海月先生墓碣銘 井序
公諱汝一字會元其先平海縣人在麗忠烈世有諱瑞有翊戴勳陞縣爲郡官至僉
議評理諡文節子孫迄 我朝世襲衣冠會大父輔坤成均生員大父瑀星州牧使
諱應澄謹厚有器量鄕稱長者 贈判決事娶野城鄭氏司直昌國之女以嘉靖丙
辰生公幼聰睿受業於仲父大海先生應淸過耳輒誦吐辭驚人十四赴杆城試過
題竹西樓壁楊蓬萊士彦適知府見之大驚追得公甚歡二十一中進士三十對策
登乙科選入翰苑歷撿閱待敎奉敎壬辰爲高山道察訪夏倭大訌 上西狩公雪
悌將赴難道阻絶因說咸監柳永立整族固根本急分兵援嶺上軍嶺上軍敗安邊
以北無措手處矣永立不從金上洛貴榮尹漆溪卓然陪 王子至安邊永立不來
迎公以二公意貽書責之亦不應 朝廷以尹公代永立尹公素知公忠義 啓請
從事與同寢食紏畫義旅檄南北道土賊陳大猷以子女餌賊叛 王子大臣淪賊
中公求得與大猷善者代書抵大猷陳禍福大猷不用命然其隨機設策卒之罪人
斯得者多公之力癸巳春追至 行在拜秋曹郞改騎省兼帶三字御秋差都元帥
權慄從事以親病辭言者論公避事公亦自劾罷丙申敍逌翊衛司禦出佐元帥軍
丁酉拜承文院校理戊戌轉侍講院司書又以親病辭秋拜司憲府掌令兼弼善移
成均館司藝冬以書狀官同白沙月沙兩李公赴京伸丁應泰誣 國之寃辛丑出
知醴泉郡丙午知永川郡丁未錄宣武勳二等 賜券戊申以親病辭未幾遭內外
艱廬墓側泣血三年曰吾父常抱吾膝啗我棗脯而口援之誦雖欲報得乎辛亥陞
通政除吉州牧使辭不赴壬子知昌原府乙卯移龜東萊二州爲賊窟穴且七載民
散亡田疇荒蕪公勞來撫摩先之以㝎民居繼之興學曰居不定民志不固學校之
政亦亂世不可緩者訪有文學者授敎導導職削己捧以克館廪而俾專講課有所
成就戊午以工曹參議還庚申大臣薦擬嶺臬爲不悅者所尼而公亦無意於世矣
所居並海公甞爲亭岸上望日月出以海月自號至是名其亭曰晩歸盖將老焉壬
戊四月二日以疾終于家享年六十七訃 聞 贈少宰兼帶有加公夫人聞韶金
氏鶴峯文忠公誠一仲尼龜峯守一之女有妻娶妻漢陽崔氏兵使垣之女繼夫人
完山李氏德原都正樞之女左議政藥圃鄭貞簡公琢之外孫也但淑惠有家法皆
贈貞夫人壬戌八月十三日葬公于郡西五台山向坤之原以金夫人祔李夫人墓
在公下公起東南海上進而與文苑鉅公相頑頑聲聞中華其文章汗瀾無涯溪而
詩律精麗與林白湖悌爲伯仲其義氣並埓云公風骨秀偉氣貌軒昂自幼受大海
學與遊蓬萊己知立身行己之方及再授室親灸儒賢之門益自淬勵爲世名儒方
玄蘇來請信使公獨抗言不可文忠公詠魯連事以贈公而末云我有一片心千秋
與君說其相與如此生八男二女長中允亦以文章顯用官至承旨次中直從仕郞
次中敏承仕郞次中憲宣敎郞次中順從仕郞次中敬將仕郞次中遠將仕郞次中
亮武科承旨以宣敎之子石來爲嗣生三子圭基墐圭生世重始述公遺事其孤尙
夏下爲相夏以權員外萬之狀來請銘銘曰
海山扶輿淑氣貯精篤生奇材蔚爲世英公宜館閣廼栖于棘卒不大施孰究素蓄
卓行淸文華于一堂子父幷譽在古誰方尸祝于鄕永世其敎文追作銘後嗣是詔
通仕郞前惠陵奉事平原後人李光庭撰